找到相关内容8266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问:修行人的二十种病

    修行人的二十种病: (一)怯弱—认为自己根浅慧薄,无力胜任大道。应发大愿,立大志而向上发心也。 (二)孤僻—生性孤僻,心量狭窄,不和合于大众。应放开心量,方便利济群生。 (三)出头—利用宗教出头,拉帮结派,而欲为人上人。应放下做头思想,归于无为。 (四)神秘—心怀计谋,不能直心而行,处处显示神秘踪影。应坦平无私面对大众。 ...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021377491.html
  • 太虚非:张载“太虚”与“”之关系新说

    -------------  【作者简介】汤勤福,上海师范大学 古籍研究所,上海 200234  【内容提要】张载所谓“太虚即”,不是说“太虚是”,因为太虚与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从张载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出:太虚涵含,但太虚本身不是;太虚与分属两个层次,太虚是最高层次的概念,而则是次一层次的概念,能化生万物;从太虚的内涵与特点来分析,太虚是万物的本原但不能直接化生万物、太虚无形又...

    汤勤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2642284.html
  • 脉轮 明点的性相

    脉轮 明点的性相   要知人体奥秘,首先要深入细身心层次的探索,特别是无上瑜伽修细身心,更要明了构成细身的、脉、明点的性相。由于脉为风(即气息)所乘,为识(即心理)所依之主要者,故脉道是修与明点的生理基础,特别重要。故历代经典,如宋法护译《大悲空智金刚大教王仪轨经》、元译《大乘要道密集》、宗喀巴著《密宗道次第广论》等都对脉道脉轮有所论述。  一、气性相:藏密把人体之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

    吴信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0249463.html
  • 中国佛教的本原说和道体说

    本原说的认同与扬弃 东汉三国时代,中国佛教主要有两系:一是支谶和支谦的般若学,他们主张体证本体,提倡神与“道”合,故较为重视对“道”的比附会通。而安世高和康僧会的禅学,继承了黄老道术,主张守意养气,思得神通,养生成神,故较重视对“”的吸取与运用。两晋以来,对于“”的范畴,中国佛教学者继续从...

    方立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0139137.html
  • 论中韩学家对佛教的哲学批判

    论中韩学家对佛教的哲学批判  【作者简介】韩相美 韩国湖西大学讲师  【内容提要】张载和徐敬德分别是中国和韩国学术思想史上两位颇有影响的重要代表人物。就学术的继承和演变而言,张载的“气学”思想对比其大约晚400年的韩国哲人徐敬德有一定的影响, 而徐氏的论思想又成为后来李氏朝鲜时代显赫一时的“退溪学”和“栗谷学”的先声。本文通过对张载和徐敬德两位气学大师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差异的比较研究,着重剖析...

    韩相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150955.html
  • 春季适当多吃些草莓能补血益

    阳春三月,正值新鲜草莓大量上市。草莓不仅颜色鲜艳、芳香浓郁、酸甜多汁,而且无籽无皮无核,吃起来很方便的,并且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所以被营养学家誉为是“春天第一果”。 一、一起识读草莓之功效的医理常识: ⒈中医眼中春天草莓之功效: 中医认为,草莓性平,味甘酸,有润肺生津的作用,可治疗肺燥伤津等症;有健脾和胃的功效,用于脾胃虚弱之症;还具有补血益的功效,对气血不足之虚症有效...

    君合

    |素食|

    http://www.fjdh.cn/wumin/2009/03/11222236618.html
  • 甚深内义之五支分(9)

    五支分  在第六个月时,另外一个称为“鲁依隆”的开始活动。“鲁”代表“龙”,但请不要依字面意思做解。“龙”只是一个名称,不具任何特别意义。第六个月当龙形成时,它便开始在中脉里流动。现在我们来讲元素。龙可作用增进土大。当它起作用时,便形成眼睛及其开合的功能,但此时眼睛仍不具看视的能力。  第七个月时,龟开始在中脉运行。我们要说的是,在各种中,属此最有意思。它由命而来,以增长胎儿的...

    卡特仁波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55344808.html
  • 张横渠论之诠释──争议与解决

      张横渠论之诠释──争议与解决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教授 王开府  一、前言  张横渠之学本来不只是论“”,其为学旨趣也未必在论“”,但其为学之重要机缘为批判佛老之学,而其用以批判的主要理论,便建立在所谓“太虚即”(正蒙.太和)上,因此“”论在其理论体系中实居有关键之地位。当时程明道、程伊川以及后来的朱子就曾针对其论“”之说,颇表异议;而现代学者对横渠之“”为唯物或唯心,其...

    王开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5448897.html
  • 妙莲法师答:怎样使自己被恼害时不对方?

      妙莲法师答:对方有贪、嗔、痴的烦恼才会恼害你,你就当他癫了、疯了,他很可怜,你要原谅他。其实我们自己亦时常犯错对不起人,你这样认识,就消了,就是快乐的人了。

    妙莲法师

    解惑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3370611877.html
  • 息三得福:息忍、息让、息

    他人气我我不  我的心中有主意君子量大同天地  好坏事物包在里小人小量不容人  常常人气自己世间事物般般有  岂能尽如我的意弥勒菩萨笑哈哈  大着肚子装天地 他人若骂我  当着小儿戏高骂上了天  低骂入了地我若真该骂  给我好教益我若无那事  他是骂自己吃亏天赐福  让人懂道理若不学忍让  上又加得了病  罪苦无人替多少英雄汉  因亡了命想到死亡时  万般皆无意...

    佚名

    |忍辱|安辱|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10/20130430567.html